您好,欢迎访问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恐惧症是指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情绪,并且主动回避这些事物或情境,常伴有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腹痛、出冷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不合理的,但又无法自控,因而影响正常生活。
恐惧症有哪些表现?
根据不同的恐惧对象,恐惧症可以分为很多类型。
场所恐惧症:
表现为对某些特定场所的恐惧,比如害怕公交车、厢式电梯等相对封闭的场所,或者害怕进商场,害怕到空旷无人的地方等。患者担心在这些地方没有即刻可撤离的出口,难以很快逃离,或无法求援。在这些地方,患者会出现强烈的恐惧和失控感,因此他们常回避这些情境,或需要家人、亲友陪同。
社交恐惧症:
表现为与陌生人接触、在人多的地方或被人注意的场合即出现强烈的紧张、脸红、心慌、发抖、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等表现。患者害怕这些紧张的表现被人发现,害怕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因而极力回避与人交往。
特定恐惧症:
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体、特定高度的情景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如害怕动物(如蜘蛛、蛇等)、自然环境(如风暴、闪电等)、血、注射或高处(如高楼窗边,飞行)等特定情景。患者会因此而产生回避行为。
恐惧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恐惧症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法。具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心理治疗常用的是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尤其是系统脱敏疗法。
简单而言,是先教患者练习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之后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让患者逐步暴露在恐惧的情境或对象前。在治疗师的陪伴下,患者使用放松方法,在原本“恐怖”的场景中体验放松和安全的感觉,从而逐步减少对所恐惧对象的害怕和紧张。认知行为治疗则是在调整患者行为的同时,还需调整患者的不合理认知。
上一篇:你不可不知的强迫症
下一篇: 脑力不够?来点认知训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