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这年头,挤在长假期间出门旅游已经很难说是一种休闲放松了,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或家人一个夙愿,这个过程通常都会倍感压力。今天小编要告诉你,情绪管理的能力,在压力下会大打折扣,如果你此时已经订好酒店和机票,不妨花几分钟做好临行前的最后一项思想准备:如果发生不开心的事,我能否用最短的时间把情绪调整好,充分享受难得的假期?
负面情绪大多都是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把“不开心”或“生气”分为五类。据以往的经验,长假出行是这五类“不开心”的高发时间。
第一,挫折性愤怒。因为预期目标受挫或期待落空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堵在无尽的车流里,排在蜿蜒的长队后,望眼欲穿的人们表情僵硬、眉头紧锁。大多数人会变得心焦气躁,失去耐心,这些身体反应是在动员机体力量应对困难和障碍。
第二,关系性愤怒。因为他人的言行而起,感觉到被他人讽刺或者贬低,容易恼羞成怒。这类负面情绪背后一定是“自我贬低”的想法被诱发:如果导游看你在纪念品商店一毛不拔可能就会说些难听的话,让你觉得自己抠门;如果家人对你订好的酒店或者饭店不满意,你会觉得苦心安排都不被感激,自己在对方心里没有价值。此时,你的负面反应(回击或指责对方)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被伤害的自尊。
第三,边界性愤怒。因为权利遭到侵犯而生。在人山人海的地方,摩肩接踵,人挤人司空见惯,抢座占位理直气壮;高速路上抢道超车,惊起冷汗阵阵;无良商贩,坐地起价;景区管理混乱,敷衍塞责。经历如此种种,你的愤怒都是为了保护自己或家人受损的利益。
第四,自我批评性愤怒。因自责或后悔而起。当所有这些“不仁不义、不公不道”的事发生以后,有人会把所有的怨气都转向了自己,觉得自己判断有误、计划不周、准备不够或者运气不佳。此时大多数人体会到郁闷和无助,怨恨自己没有达到自我设定的标准,恨自己无能无力。
第五,同情性愤怒。看到“大好河山引无数丑态竞出游:大声喧哗、随意插队、乱丢垃圾、践踏草坪、爬树合影、侮辱圣像”,不仅如此,出境游的甚至把脸丢到国外。此时你会觉得自己“义愤填膺”恨不得冲上去把那些人揍一顿,此时你的愤怒是在“保护”受损的美景、公共秩序或者国家形象,其实这些也都是自我的合理延伸。
在所有上述负面情绪背后都有我们的扭曲或者偏差的思想在起作用,Albert Ellis曾说过,三个“必须”妨碍着我们:我必须做好、你必须对我好、世界必须是容易的。当愤怒来袭时,我们不妨自我反省一下内心深处的这些必须的假定,它们只是一些假定,而不是事实。
关系性愤怒和自我批评性愤怒背后是“我必须做好”这个假设。要克服这两类不悦,就要告诫自己,我生活的目的不是在别人面前“营造”一个完美的印象,我该如何就如何。我有必要XYZ,才能接受自己吗(XYZ=你字典里所有的褒义词)?
边界性愤怒和同情性愤怒的背后是“你必须对我好”这个假设(你同情的对象是自我的延伸)。要克服此类不悦,就要放弃“理所应当”的想法。为了自己的权益而努力和抗争是生活的常态,尤其在资源缺乏这样特定的条件下,别人的优雅那是一种美德和意外奖赏。情绪管理不代表放弃维护自己的权利,更不代表纵容他人的侵犯。你管理的仅仅是内在的体验,是否采取反击行动是你的选择。反击时内心有没有恨或者报复,反击时内心痛苦多深,就是情绪管理的问题了。
挫折性愤怒的背后是“世界必须容易”这个假设,它降低了我们对挫败的耐受性。要克服此类不悦,需要唤醒内在的有力模式。在突如其来的意外面前,很多人都是忘记了自己从小到大其实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才有今天。
有效的负面情绪管理,不是没有情绪反应(那是木头和石头),而是能在反应还比较轻微的时刻就能觉知,不要等你体内的“猛兽”做大做强;而且,判断情绪管理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既不是负面情绪的强弱也不是频率,而是持续的时间,如果上面提到的负面情绪发生后,采取自我调整方法仍然不能在3、5分钟内让自己内心轻松释然,说明你控制内在体验的无力状态已经由来已久,需要一些成长和改变。
上一篇: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材料
下一篇:健康心理 快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