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在觥筹交错的社交场景中,酒精常被视为情绪的催化剂、关系的黏合剂。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当酒杯越斟越满,一种隐蔽的精神危机可能正在悄然滋生——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这种由酒精滥用引发的精神异常,不仅摧毁个人健康,更可能让家庭陷入困境,却因大众认知的盲区而常被忽视。
不止“喝多了”:酒精如何重塑大脑?
酒精是脂溶性物质,能轻易穿透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方位影响。初期,它会抑制大脑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削弱理性判断能力,让人感到放松、健谈,甚至出现轻度兴奋——这也是人们追求饮酒快感的原因。但随着饮酒量增加和时间推移,其破坏性逐渐显现:
1.神经递质紊乱:酒精会干扰多巴胺(快乐激素)、GABA(抑制性神经递质)等的平衡,导致情绪调节失控,出现焦虑、抑郁或冲动行为。
2.脑结构损伤:长期酗酒会导致大脑灰质减少,尤其海马体(负责记忆与学习)和前额叶(负责决策与自控)萎缩,表现为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逻辑能力下降。
3.代谢毒性:酒精在肝脏代谢产生的乙醛具有神经毒性,会直接损伤神经元,加重认知功能障碍。
这些变化并非可逆,长期累积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精神与认知损伤。
症状图谱:从“断片”到幻觉的渐进式恶化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表现具有阶段性,早期易被误认为“酒品差”,直到严重时才引起重视:
1.急性酒精中毒相关障碍:一次大量饮酒后可能出现“病理性醉酒”,即使少量饮酒也会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冲动攻击行为,事后完全遗忘;更常见的“复杂性醉酒”则表现为情绪暴怒、行为失控,与平时性格反差极大。
2.酒精依赖与戒断反应:当身体对酒精产生依赖,停饮数小时后会出现手抖、出汗、心慌等戒断症状;严重时引发“震颤性谵妄”,患者意识混乱、看见幻觉(如虫子爬、陌生人)、全身抽搐,死亡率可达10%-15%。
3.慢性酒精中毒相关精神障碍:长期酗酒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精神异常,如:酒精性幻觉症:清醒时听到指责、威胁的声音,甚至因此产生攻击行为;酒精性妄想症:坚信配偶出轨、被人陷害,妄想内容固定且顽固;酒精性痴呆:记忆力、计算力、生活自理能力全面衰退,病程不可逆。
谁在危险边缘?这些人群需警惕
并非所有饮酒者都会患病,但以下因素会显著增加风险:
1.饮酒年限长(超过10年)、每日饮酒量高(男性日均酒精≥80克,女性≥50克);
2. 有家族酒精依赖史(遗传因素占发病风险的40%-60%);
3. 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等基础心理问题,借酒消愁者;
4.开始饮酒年龄早(青少年期饮酒者,大脑发育易受不可逆损伤)。
破局之道:专业戒酒,我们守护您的康复之路
面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硬戒”往往适得其反,科学干预是关键。楚雄州第二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精神科针对酒精依赖及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系统化治疗的专业平台,从医学脱瘾到长期康复,全程护航:
1. 医学脱瘾:戒断初期在科室专业医护团队监护下进行,通过药物缓解戒断症状(如手抖、抽搐),预防震颤性谵妄等危险情况,同时补充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修复神经损伤。
2. 心理治疗:科室配备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及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酗酒危害,纠正“借酒消愁”的错误认知;结合家庭治疗改善支持系统,减少复发诱因。
3. 长期康复:科室联动社会支持资源,协助患者加入戒酒互助小组,培养运动、爱好等替代行为,同时定期监测精神状态及出院后的家庭随访工作,全方位降低复饮风险。
别让“小酌怡情”变成“大饮伤神”
当酒杯开始左右情绪、控制生活,或许正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若您或身边人已出现酒精依赖迹象,不必独自挣扎,我院物质依赖精神科随时为您提供专业帮助。正视酒精的“精神破坏力”,及时求助,才能避免让一时的酣畅,变成一生的遗憾。
供稿:物质依赖科 商婷
编辑:杨润
一审:周进伟
二审:李琳
三审:董青
上一篇:【健康科普】睡梦中的“功夫高手”